•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行政务公开 促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 2019-11-04首页:主页 > 评论 > 阅读()

    政务公开又上新台阶。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施细则,强调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稳步有序纳入政务活动各环节,并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开展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此举意义重大。当此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制度上的“基础设施”,将为未来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保障作用。  在中国,政务公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到规范的漫长路途。它始于基层治理。1987年制定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村务公开。中共十五大提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进入新世纪,政务公开得到空前重视。2000年,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2005年,中办、国办部署“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2007年,里程碑式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中共十八大以后,政务公开向纵深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出系统部署。2016年1月,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正是其实施细则。政务公开日益变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政务公开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公共信息本身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如能得到合理利用,可为社会创造价值,否则,就形同废物,甚至可能被贪腐官员用来自肥。有研究统计称,中国政府机构掌控着公共管理80%的信息,而企业、社会公众掌握的政务信息不超过20%。如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市场主体就必然付出经济代价。政务公开正是矫正“信息不对称”的良方。  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的主要制度内容,也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必要手段。在当下,它具有特殊意义。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不确定因素空前增加。如何利用政务公开为市场稳预期,为民生解困扰,直接牵涉公众切身利益。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政务公开的五大重点,无不切中肯綮。  市场经济离不开规则清晰透明的竞争环境。政府掌握巨量公共资源,担负着制定规则、监管规则执行的使命,只有确保充分开放透明,才可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氛围。目前,中国经济正从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经济发展重心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更加注重人而非物。这就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当前,各区域、各行业经济走势分化严重,新动能能否弥补旧动能的损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能否适应经济的新常态。推进政务公开,无疑有利于应对这些近期和中长期挑战。  政务公开是否健全将直接影响一地经济形势。如今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地区,均为政务公开相对规范的地方。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地区投资环境口碑极差,不少企业的投资始被骗入,中被压榨盘剥,终则深陷泥淖或落荒而逃。这些地方经济增速在全国垫底,其政务公开往往徒具形式,这并非偶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时,各地均希望吸引优质项目,除了必要的优惠政策,企业更看重当地的“软环境”。搞好政务公开是显示政府诚意的极为重要的方式。  经过多年努力,政务公开不再局限于个别政府层级,也不再是“政府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的单方主导,法律法规设计了政务公开的必要支持制度。不过,也应看到,因政务不公开而导致的阻碍经济发展、公众利益受损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其后果是不公平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土地、矿产、大型公共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存在的重重黑幕,还屡屡成为贪腐官员罪恶的渊薮。有鉴于此,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可谓有的放矢。  毋庸讳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难度和阻力不容小觑。经过多年实践,容易公开的事项大多得以公开,而一些可能威胁个别部门权力格局的事项则始终云遮雾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范畴被随意解释,保密制度常常沦为抵制公开的盾牌。显然,政务公开也已到“改革深水区”。如今,顶层设计初具框架,不少地方和部门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但是,政务公开不止于搭架子,更不是“耍花枪”。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亟须提速。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在修订,健全政务公开的制度安排正逢难得机遇。应该说,政务公开比政府信息公开内涵更加丰富,有法律专家建议一俟条件成熟便可出台《政务公开法》,我们深以为然。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公开为惯例、不公开为特例”才能成为现实,经济转型才能具备牢固的制度根基。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站点声明:本网内容为转载,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如有站点名称冲突,侵权等请联系我们 1719530292@qq.com 删除,请您监督!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商网 版权所有 XMl地图 模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