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 《李子柒,焦虑时代的一味解药》

    发布时间: 2023-01-02 14:58首页:主页 > 娱乐 > 阅读()

    500多天,一年零5个月——李子柒停更的这段时间,不少网友都在等待她的归来,而前几日,关于她的消息再度爆出,占据她一年时间的这些纷争,终于即将落幕。

    这是距离李子柒上一次更新视频的时间,也是观众们想念她的时长。

    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成名5分钟,财经作家吴晓波说网络主播的职业生命周期平均只有三个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认为网红一般红不过三年。

    流媒体时代,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刷剧得二倍速、小帅小美要在一分钟之内给你讲完两小时的故事。

    快,再快。

    网红一夜成名,七天后又被世人遗忘。

    唯独李子柒是个例外。

    在停更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她的新闻,但公众讨论中始终不缺她的名字。

    新老粉丝们日复一日地喊话、想念她的作品。

    过去作品的播放量也在持续增长。你不妨去试试看,在任何时间点开她的视频,界面左下角总会显示有几个或十几个人正在同时观看。

    前两天视觉志发了篇题为《李子柒,消失的500天》的文章,评论区充满了情感真挚的留言。

    为她加油,耐心等待她回归——

    “每次看她的视频,心就能够静下来,想她。”

    “经历了这么多,相信她!我们都等她!”

    “慢、沉淀,李子柒值得我们等待。”

    有从16年起就关注她的老粉丝,分享从她作品中获得的能量——

    “最早是美拍发视频,第一个我还记得是服装,她自己开的服装店,后来没开了拍了一个田园视频,取名,去考驾照深夜才回来吃饭,后来她分享从小的人生经历被继母按臭水沟里爆打,出去做过水电工,看她的视频现在有多岁月静好我就觉得她以前生活有多苦涩。”

    大家关心她,也关心她婆婆的身体,像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

    “李子柒,一个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姑娘,不管以后她是否还会更新,都希望她和她的奶奶一切安好,平安顺遂。”

    “李子柒的视频,个人觉得现在没有超越的相同类型视频作品。消失的一年,不知道她的婆婆还好不好,期待早日相见。”

    “世间再无林黛玉,人间尚存李子柒。”评论区的这句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也正说明李子柒对于粉丝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已经不只是娱乐消遣。

    李子柒之后,很多人试图复刻她的成功。

    层出不穷的乡村博主,五花八门的营销噱头,妄图打着“下一个李子柒”的名号蹭流量。

    但至今没有一个后来者能取代她,哪怕只是比肩的都没有。

    李子柒的魅力,无可取代。

    01 烟火日常的力量

    李子柒的选题从来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大多是俯拾即是、近在眼前的烟火生活。

    柴米油盐、酸甜苦辣、春种秋收。

    看起来越是日常,拍起来越是费力。

    比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出圈作品,《兰州牛肉拉面》。

    视频从她去院子里摘蒜苗萝卜开始,用牛棒骨熬汤底、用各味辣椒做调味,再到揉面、拉面、下锅,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只为了这不足五分钟的视频,李子柒花了一个月多的时候跟着开牛肉面馆子的甘肃师傅学习。每天揉面揉到手抽筋、拉面拉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这背后下的功夫,绝大多数的模仿者都做不到。

    另一集,李子柒给奶奶扎千层底布鞋,是从面粉和粗布做起的。

    面粉熬成浆糊,把五张粗布粘合在一起。晾晒一整夜后,在布上裁出鞋底镶边,再把六张鞋底缝到一块儿。这种厚度,得借助钳子才能完成穿针,每一针都很费力。

    视频里,李子柒从天黑扎到天亮,又扎到天黑。

    小助理回忆那段拍摄经历:“她那个针很不好扎的,一双鞋子,要扎好久,几千针以上,反正凌晨几点还在扎,我睡了一觉起来,她还在扎。”

    很多人说,看李子柒的视频会觉得内心很平静,焦虑感被治愈,时间也仿佛变慢了。

    她的生活就像是回到了木心先生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回到了《首夏山中行吟》中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社会学家大卫·格雷伯提到,现代人对时间的观念是近百年被重新塑造出来的。

    过去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意味着日夜交替、四季变化,意味着春种、秋收、夏忙、冬闲,自有其规律。

    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速度”“效率”这些词开始被制造出来。工厂主用效率定义工人价值,时间和金钱被高度捆绑。

    尤其是在当下过度积极的内卷社会,人们更是把效率内化为生活标准进行自我剥削。

    李子柒的独特,在于她跳出了这个“时间的诅咒”。

    她的视频,要是按所谓的效率算法,时间成本实在是高得吓人。

    拍土豆水稻,从耕地种植开始;做螺狮粉,从竹林挖笋开始;制蚕丝被,从种桑养蚕开始。

    当无数网红博主追求快速变现的时候,李子柒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做的事、珍惜自己拍的作品,后来的流量和荣誉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出现的。

    就像评论区里说的,是“人们选择了李子柒”:

    “她的美在于纯粹,从她的视频里,我感受到她对自然的尊重,她是在把我们淡忘大自然规矩重新讲给我们听。”

    “一个质朴的追寻本源的女生,想呈现给大家的东西,必定有她表述的内容,我们只要去感受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的“伪田园牧歌”无法成功,镜头滤镜看着也挺美,但就是让人很难沉浸进去、也难以感觉到治愈。

    因为里面的人、在做的事,无意识间会暴露出焦虑感和紧迫感。心态这种东西,是演不出来也藏不住的。

    02 对不幸温柔以待

    当然,李子柒也遭遇过一些非议。

    人们质疑现实中的农村并没有这么美好,李子柒只是资本包装出来的演员、虚假形象。

    为此,2017年的时候她发了一条很长的微博,摆出了大量的原始拍摄素材。在这些镜头里,可以看到她的失败尝试,可以看到她手上的伤口和指甲缝里的黑泥。

    她用不可辩驳的证据来捍卫“李子柒”这个名字,捍卫这么多年来整宿整宿不睡觉、一帧帧亲手做出来的作品。

    因为对作者来说,作品就是孩子,而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

    镜头里李子柒,纯粹、洁净,像生活在世外桃源里不染世事的“仙女”。

    但知晓过往故事后才知道,李子柒是从泥泞中爬起来的。

    她的童年经历可以用不幸来形容。年幼时父母离异,5岁父亲去世,继母待她不好,爷爷奶奶边把她领到了身边抚养。

    李子柒对美食与手作的热爱都来自爷爷。

    爷爷是农村里的厨师,经常会操办村里的红白喜事,小时候李子柒就在旁边打下手,偷师爷爷的厨艺。

    爷爷也手巧,会编扇子、编背篓、糊灯笼、烘笼子,李子柒就在旁边跟着做。而这些手工艺品都会被拿到集市上卖掉换取学费。

    后来爷爷去世,还没小学毕业的李子柒得到了区妇联副主席夏阿姨的帮扶,所幸又能继续读书。

    在央视节目《鲁健访谈》中她说,有回去夏阿姨家过年,夏阿姨煮了鸡蛋给她。她特别惊讶:这个是能吃的吗?我们家鸡蛋都是拿去卖钱的。

    那是她第一次吃鸡蛋。

    完成义务教育后她不想再麻烦别人,主动辍学了。跑去城市里打工,做过清洁工、服务员、DJ打碟。住过十块钱的旅馆、陌生小区的楼梯间、公园的长椅、河堤的桥洞……

    这些过往,是成名之后受各大媒体采访后李子柒才袒露的。她没有试图用卖惨博眼球,她的作品总是阳光明媚、清风明月。

    她叙说这些故事的时候,很平静、释然。她记得的不是自己有多苦,而是帮助她的人有多善。

    “我承蒙了他人的光辉,所以也想把这光辉传递出去。”

    通过网络与视频,很多人都切切实实接收到了这股力量。

    就像评论区有人说:

    “青梅露,青梅酒,糖桂花,腌藠头,萝卜,糖蒜……这些都是我这两年学会的,还在家的阳台上种了辣椒,紫苏,葱,韭菜……不能说是李子柒教会了我这些,只能说是她的视频让我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我曾经拼了命想逃离的地方,如今真的成了我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可惜他乡成了故乡,故乡成了远方。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永远可以做自己。”

    “她是集美貌与才华一身的优秀生活家,一个人综合了一个完整剧组所有工种的才能,把厨师、编剧、导演、摄影、演员、场务、道具制作、剪辑、配乐的全部功底恰到好处地发挥,给观众们带来了一部部描绘传统农耕时代诗歌田园的优秀经典影片或纪录片。”

    “2016年美拍发现她腌笃鲜的视频,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人、景、曲完美融为一体。特别那首:千年风雅,和她的视频简直配合完美。现在已经六年了,她在我心里,仍然是一种信仰。工作累了,就又翻出来看看。加满油,再出发!“

    李子柒尝遍了过去的苦,只想把甜留给这个世界。

    她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了高山流水、诗与远方,为心爱的婆婆、为喜爱她的观众们搭建了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而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甚至是可复制的。

    今年李子柒只发过两条微博,其中一条写的就是“脚踏实地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让村里的每个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子柒在节目中说过,她更宏大的理想就是振兴乡村,继承和传播非遗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能够让老百姓增收。

    我想这种豁达与安适,这种无意间释放出的能量也是李子柒作品的独特与珍贵之处。

    这么多人愿意驻守原地等待,不光为了李子柒,更是为了自己琐碎生活中的一丝安慰,一份宁静。

    03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在《李子柒,消失的500天》文章下面的第一高赞写的是:

    “大家非常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的人。”

    在顶流网红、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之外,李子柒身上更无可取代的,是她的民族文化意义。

    她是官媒盖印的中国文化形象大使,是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认可的“东方美食生活家”。

    起初只是为了防盗版而注册的YouTube账号,也迅速积累了1700多万的粉丝,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网红”。

    即使近一年半不更新,她的粉丝数量也丝毫没有减少,仍然稳稳占据华人第一。

    评论区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语言,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法语,无一不是在赞美她、呼唤她回归。

    民族有国别,但文化无国界。

    知乎上有篇文章中提到,京剧、文学之类的艺术形式也许尚有门槛,但李子柒的作品里呈现的是衣食住行的日常,用简单的素材传递了强大的普世价值,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的文化软实力输出。

    在YouTube上就有一个外国网友提到,疫情期间,是李子柒的作品让他寻觅到了难得的平静,给了他极大的精神安慰。

    在这个充斥着内卷与焦虑的时代,种种关于工作、生活、未来的不确定带来恐惧与孤独。人类的物质文明空前发达,但空虚的精神层面同样需要被疗愈。

    李子柒就是那味解药。

    在这个浮躁的、花心的时代,她就像赛博世界的白月光,人们对她满怀着祝福和关切,时刻在期盼着她回来。

    这个世界需要李子柒,需要她用双手创造出的那个世外桃源,需要她让我们重新相信的美好存在。

    愿你一切安好,我们静待你的归来。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宏观 - 公司 - 体育 - 评论 - 人物 - 投资理财

    本站内容为网络转载 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站点声明:本网只为交流分享信息之用!未授权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网站进行任何用途,如有站点名称冲突请联系我们更换!绝不涉及任何时政、社会、国家、及各类有害任何个人及企业的内容,如有发现请联系我们jintian789@foxmail.com删除,请您监督!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商网 版权所有 XMl地图 模板下载